高效的自我管理该怎么实现?
时间:2018-06-06 16:35 来源:国产91精品集团自我管理又称为自我监控、自我控制、自我调整、自律性管理,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。他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,她可以调整自己的动机与行动,以达到所预定的模式或目标的自我实现过程。它是一种人格特质。&苍产蝉辫;
那么,如何更好的做好自我管理呢?&苍产蝉辫;
更好地实施自我管理,可以从事业、财富、家庭、人脉、健康、学习六个维度科学规划工作与生活,有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,不能帮你延长生命的长度,但可以拓宽你生命的宽度。而小编下面想简单介绍几个除了上述的强平衡表之外的方法:&苍产蝉辫;
1橱窗分析法&苍产蝉辫;
所谓橱窗分析法,是一种借助直角坐标不同象限来表示人的不同部分的分析方法,它以别人知道或不知道为横坐标,以自己知道或不知道为纵坐标,橱窗分析法也是进行自我认知的一种常用方法。橱窗分析法是心理学家把对个人的了解比作一个橱窗,由四个“我”组成:“公开我”、“隐私我”、“潜在我”及“脊背我”。在进行自我剖析时,重点要了解“潜在我”和“脊背我”两个部分。坐标橱窗如下图所示:&苍产蝉辫;
橱窗1:“公开我”
自己知道、别人也知道的部分,其特点是个人展现在外,无所隐藏。比如身高、年龄、学历、婚姻状况等。
橱窗2:“隐藏我”
自己知道、别人不知道的部分,其特点是属于个人私有秘密,不外显。比如自私、嫉妒等平常自己不愿袒露的缺点,以及心中的愿望、雄心、优点等不敢告诉别人的部分。可以采取撰写自传或日记的方式来了解自我,可以了解我们自身成长的大致经历和自我计划情况等。
橱窗3:“潜在我”
自己不知道、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,其特点是开发潜力巨大,但通常别人和自己都不容易发觉。我们可以通过人才测评来发现自己平时注意不到的潜力,也可以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,多做尝试来发现自己的潜力。
橱窗4:“背脊我”
自己不知道、别人知道的部分,其特点是自己看不到,别人却看得清清楚楚。我们可以采取同自己的家人、朋友等交流的方式,可以借助录音、录像设备,要做到尽量开诚布公,对别人提出的意见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
2班杜拉的自我调节理论&苍产蝉辫;
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杰出代表,是举世公认的“社会学习理论巨匠”。20世纪80年代以来,他对社会学习理论的又一贡献,在于他丰富和发展了自我调节概念,并从社会认知的角度,建立了相应理论。&苍产蝉辫;
自我调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。广义的自我调节,指人们给自已制定行为标准,用自己能够控制向奖赏或惩罚来加强、维护或改变自己行为的过程。狭义的自我调节,实际上指自我强化,即当人们达到了自己制定的标准时,用自己能够控制的奖赏来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。为了证实自己的理论设想,班杜拉和他的同事做了一系列自我调节的实验。&苍产蝉辫;
班杜拉和克波做了一个实验。他把儿童分为四组。让儿童做手工劳动,做的越多,则得分越多,第一组为自我强化组,这一组儿童自己选择行为的标准,在达到标准时,则给自己一种可换来奖品的奖励。第二组为外来强化组。这组的儿童在其它地方与自我奖赏的儿童是一致的,但他们的标准是由别人设立的。他们达到那一种水平所得的奖赏也是由别人给与的。另外两组儿童也做同一课题,不过,一组得到奖赏但没有标准,另一组则没有奖赏。各组儿童分别进行,直到他们不想继续干为止。实验结果表明,受到自我强化和他人强化的两组儿童所完成的课题量,是无标准奖赏和无奖励两组儿童的两倍。&苍产蝉辫;
这揭示了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原理,强化对人的行为调节有重要影响,但强化不仅仅是外在的,也有内部的。内部强化就是自我强化。即自我调节。人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加强,维持或中止自己的行为。班社拉的自我调节理论强调入的心理的主观能动作用,它使人的行为变得富有生动性和选择性,反映了人的认知和情感对行为的多种影响。
2&苍产蝉辫;而如何高效自我管理?则需要养成以下七个习惯:&苍产蝉辫;
习惯一:积极主动。你计划和家人去野餐,选好了地点,做了充分的准备,结果下起了暴雨……积极的人明白野餐真正的目的是什么,他们会创造性地改在其他地点进行野餐,哪怕是在自家的地下室里玩一些有趣的游戏;消极的人则会说:“哦。这太令人难过了,我们所有的准备、所有的安排都泡汤了。”积极的人是主动的改变者,他们依据原则作出决定,敢于为自己的决定负责;而消极的人总是轻易说出“我不行”。这种语言完全体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,他们永远摆脱不了环境的束缚。&苍产蝉辫;
习惯二:以终为始。在管理学中,最为常用的道理就是。做任何事都要想到一个目标,然后朝着目标而努力。如果我们连做事的目标都不知道,那么我们在做些什么?推而广之,“以终为始”的习惯可以适用于各个不同的生活层面,包括工作、生活等.而最基本的目的还是人生的最终期望,它在这个阶段中必然要经过两次创造的过程。第一,是心智的创造;第二,是实际的创造。也就是说,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,都是先在心中构想,然后付诸实现。&苍产蝉辫;
习惯叁:要事第一。我们常常说到管理学中自我管理的原则。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永远都是有限的,在做事的时候,一定要妥善安排和管理,分清主次,其原则就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。如果自己能做出决定当然最好,如果自己没有这个能力,可以问一下周围的朋友,听听他们的建议,然后再依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,时刻把它们放在第一位,以免被感觉、情绪或冲动的思想所左右。一定要记住,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,勇于排除次要事物上的牵绊,也就是说,要有说“不”的勇气!&苍产蝉辫;
习惯四:双赢思维。这实际上在指导我们如何去实现有效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。世上之事,风云变幻,到处都是竞争与合作的冲突。具有双赢思维的人,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,而不是一个角斗场。一般人看事多用二分法:非强即弱,非胜即败。其实世界之大,每个人都会有足够的立足空间,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。当然,也没有绝对的双赢,记得我听过这样一句话:合同是双方都不满意的结果,更是双方都满意的结果。&苍产蝉辫;
习惯五:知彼解己。这让我想起了古代兵法中的一句话: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当然,用在这里可能有些牵强,但是它说明了在交往过程中,一定要多了解别人的想法,也就是说,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,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。这一原则,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。我们在与人沟通时,经常犯一些不分青红皂白就妄下断语的毛病。原因何在?就是因为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,没有充分想到对方的实际情况。其实,了解别人与表达自我都是人际沟通不可缺少的要素,我们首先做的就是先把别人的需求和想法了解清楚,再进一步采取自己的行动。&苍产蝉辫;
习惯六:协同效应。如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?一句话:既不按照我的方式,也不遵循你的方式,而是通过合作创造出更好的办法,创造性的合作能达到1+1&驳迟;2的效果。也就是说,我们在工作的时候,要时刻注意合作性的原则。我们常说的团结就是力量,就是这个道理。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,有些甚至是我们难以克服的。在这种情况下,唯有借助集体的力量,配合双赢的动机与协同效应的整合功夫,方能突破阻力,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动力,为我们的目标而服务。&苍产蝉辫;
习惯七:不断更新。不要停止运动,用读书磨砺心智,学习待人处事之道,在身体、精神、心智和社会情感这四方面不断更新自己。俗话说,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。我们的刀磨得越快。做起事情来就越得心应手。工作本身的好坏,只能是物质上的满足与否,并不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。而只有具备良好的思考、学习、创造与适应能力,不断地充实自己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&苍产蝉辫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