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杂谈
时间:2016-06-13 11:16 来源:国产91精品集团公司管理需要管理知识、管理技能和管理方法,没有这些,我们很难解决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。但是,掌握了管理知识、管理技能和管理方法还有许多问题解决不了。这些问题必须得用管理智慧来解决。
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那么,什么是管理智慧呢?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智慧。《新华字典》是这样解释的:智慧是对事物能迅速、灵活、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。(《新华字典》,第10版,商务印书馆,2004年1月。)这就是智慧的概念吗?我没有否定这一概念的权力,也没有这样的想法,只是这一解释实在不能令人满意。其实,我们的先人们是很有智慧的,他们在创造文字的时候已经把智慧的含义解释清楚了:智是“知日”,知是明了,日是日子,是时间。什么时间?是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。智就是能明确了解事情的起因、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。慧,上面两个丰字,实质是叁个草字迭加在一起,代表杂草丛生,中间一把扫帚,下边则是一个心字,综合起来理解则是扫除心中的杂念,让心灵保持清静——“慧”,实质是达到智的途径。智慧就是保持心灵的清静,达到对事物发展起因、发展过程以及发展结果的准确认识。这就是我们先人的智慧所在。他们在创造文字的时候把其准确含义都包含在里面了。其实,我们的先人们对许多问题都解释的很清楚、很详细,只是我们不能正确认识罢了。正如老子所说:我的话很好懂,也很容易做到,但人们就是理解不了,实行不了,郁闷啊!其实,我们的祖先对许多问题解释的已经非常到位了,可是我们由于达不到相应的层次和境界,只能是从文字表面去理解,并不能真正把握其中深层次的内涵。对于这一点,我深有体会:练了二十几年太极拳,一直研读太极理论,对于其中谈及的许多理论看似理解了,也一直按这些要求去练习,可一直没什么进展。心里始终认为太极拳在实战中一定有一些技巧的,不然怎么能以柔克刚呢?直到近二年,才慢慢理解了其中的道理:不是先人保守不给你说,而是老先人们都说清楚了,只是我们的层次不够、水平太低,理解不了他们所说的内容。不仅仅在拳法理论存在这样的问题,在管理理论方面也存在这样的问题。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。烹小鲜怎么烹?放锅里,用温火,慢慢来,切忌来回折腾;折腾得多了,小鲜就成了糊糊脑脑了。这是管理的一大智慧:管理中的一些基本制度、管理模式、组织架构是不能经常变更的,变的频繁了,一是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成本,二是会让管理层级之间频繁地去适应和揣摸这种变化,更可怕的是会让管理失去了方向。
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智慧就是保持心灵的清静,达到对事物发展起因、发展过程以及发展结果的准确认识。管理智慧则是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既能知道其原因,也能找到解决的方案,还能知道这一方案引发的结果。因而在管理活动中能积极把握公司的发展方向,把握事物的发展脉搏,趋利避害。可是,我们在管理中从投资决策、管理方案、用人等方面,真正能把握清楚并能趋利避害的有多少呢?其实,许多政策的出台,我们的许多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了其中的不足,但我们还是不能及时的避免,有时甚至是听之任之;有时我们明知自己做错了,可不知什么原因,我们不是及时纠错,而是用更错的行为来弥补这一错误,导致错上加错。
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其实,管理并不复杂。管理就是管事情、理人心,通过理人心,调动下属的积极性,从而实现管事情的目的;理人心是手段、是途径,是公司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。管理不是喊,不是骂,不是显示自己权力大、强势;如果能在润物无声中把管理做到位,不是更高明吗?
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智慧与知识是不一样的。知识通过学习就可以获得,而智慧是学不来的,必须得“悟”。只有悟出来的东西才真正是自己的,而学到的东西如果不常用,则会忘怀。我们经常参加一些培训,培训时心潮澎湃,感觉到老师说的句句在理,但回到工作中却我行我素,依然如故;过不了几日便把老师讲的忘得一干二净了。我这里并不是否认管理培训的作用,一些属于“术”的东西,属于方法的东西,培训会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:比如:劳动合同的起草、会计方面的一些内容、公文格式等等,但对于一些理论性的,属于“道”或类似“道”的东西,培训的效果就不会那么显着了。这些东西必须靠“悟”才能得到。
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那么,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智慧呢?其实,谜底就在谜面,“慧”字给出了答案:扫除心中的杂草。心中的杂草是什么?各种欲念:名利、地位、金钱、美女(帅哥)……扫除了这些欲念,我们的内心就会平静下来,心静了就会真正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,智慧就会有所提升,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静能生慧。
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可是,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浮躁的社会……在这样一个浮躁的世界中要想让心静下来,谈何容易!每个团体,每个人都在攀比,都在争,都希望能出人头地……你看人们说话的口气,你听人们说话的内容,好象天是老大,他就是老二,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!可是,你不把别人放眼里,又有谁把你揉进了眼里?而那些口口声声喊奉承你,让你心里舒坦的人,又何止不是一个浮躁的人?这样的人又何止不是天是老大,他是老二?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容得下他上面的任何人?少一些欲望,增一点智慧,让我们睁开慧眼,把这个纷繁世界看个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、真真切切。
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世间总是辩证的;越是不可能的,越可能出现。春秋战国时期多么混乱,可就在那个时期催生了诸子百家,在世界的其它地方相继出现了几大宗教。在我们现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催生了莫言这样的文学家。虽然现在还是浮躁狂妄之中,但心能静下来的人也开始萌生。这是一个可喜的社会氛围。在这个大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实现个人智慧的提升呢?
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首先要认清自己心中的欲念。我们心中的各种欲念其实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妄想,对我们每个人都没什么好处。名利、地位、金钱、美女(帅哥)……一切一切的欲望,说穿了无非名利二字。其实,名是祸,利是害,追名逐利寻祸害。你看那些人绞尽脑汁为了名利当了个小官,便不知自己几斤几两,忘乎所以,结果落了个身陷囹圄;而那些有了钱,便飘飘欲仙,不知所以者,又有几个能守得住家财?结果往往不是害了自己,就是害了儿孙。因此,对于名利,应该用平常心来对待,有也罢,无也罢,都不能作为一种炫耀的本钱,更不能当作自己胡作非为的筹码。看淡名利,消除欲望,是实现个人智慧提升的基本功,只要我们心中还有消除不尽的欲望,我们的功课就还没做好,还得继续做。有的人自认为得了“道”,得了真智慧,已经没有了能引起心动的欲念,可是如果他还在追求名利,说明他的慧根还没有长出,更没有扎下根,还需要继续修练。
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其次要公。老古人讲,公平,公平,你只有把心摆公正了,你的心才能真正平静下来。如果你心不公,你的心就平不下来,静不下来。而要做到公,就不能有私心,心里有任何挂念,你就不能公正地看待眼前的一切。如果在你的眼里,长短,高低,美丑,好坏,大小……等等全都一样,那么你的眼是“公”的,这就和佛教讲的不能有分别心一样。如果在你眼里全都一样,你的心不也就公道了吗?对眼前的一切你还会劳心伤肺的进行选择吗?&苍产蝉辫;人的痛苦哪里来?不就来自于无休止的选择吗?如果你的眼前都一样,不需要你甄别,不需要选择,你的心能不静吗?这是达到智慧的第二个阶段,是基础功法。不经过一定的修行,这一功法是很难达到的。一个老和尚领着小和尚出门,经过一条河时遇见一个少女过不了河,老和尚背着少女过了河。过了很久,小和尚问老和尚:佛法讲男女授受不亲,师傅怎么背个女子过河?老和尚说:我过了河就把她放下了,你怎么还背着不放?这个佛教故事如果从没有分别心的角度讲,老和尚做的还不够,因为在他的眼里,分别心还是存在的。
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再次要明生死。这是核心,是根本,是最高阶段。人,只有认清生与死,才能真正放下,只有真正放下,心里才不会有那么多纠结,心中没有纠结自然能够静下来。其实,人生一世,就生死两字,生不由你,死也不由你(除非你自己找死);能由得我们自己的就是在生与死的这段时间做些什么,怎么做。但无论你做什么,怎么做,终究脱不了最后一死,因此名与利,钱财与地位,只是过眼云烟,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。为了这些虚无飘渺的东西实在不值得。我们活着,只要没有什么纠葛,心灵得到平静、快活,就是快乐的一生。这么简单的道理,古人说过苍遍,说得很透彻,但真正摆脱了世俗的繁扰,明白此中真意的人又有几人呢?李连杰一直是一个很叫真的人,拍片时少一分也不行。结果出了一次车祸,在经历了生死磨难后,在病床上李连杰想通了:金钱名利如粪土,过没有纠结快活的日子才是人生的本质。从此以后,李连杰广结善缘,成立壹基金,人也变了一个人。经历生死磨难会让人真正懂得生死,懂得了生死,人就会大彻大悟。真正大彻大悟了,就会放下一切,放下一切就会明白一切。
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如果能把上述叁点都真正做到位了,那你一定是个大智慧者!